•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首页 >> 学院新闻 >> 青春校园 >> 正文

助力脱贫攻坚 贡献青春力量——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赴德格召开脱贫攻坚调研座谈会

日期:2017-08-30   作者:团委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的文件精神,学院党政高度重视,继续安排,要求团委,派出了20人的脱贫攻坚调研小组。
        8月29日上午,在德格县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调研座谈会。德格县委副书记陈万林,县扶贫局相关领导,部分驻村干部代表,学院团委调研组一行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县委副书记陈万林详细介绍了基本县情、脱贫攻坚等工作开展情况。为完成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7个贫困村、1400户贫困户、489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让群众早日致富奔康,全县将开展以下工作:(一)围绕“好房子”目标,抓实农房“五造”建设工程;(二)围绕“好条件”目标,抓实基础设施“五通”工程;(三)围绕“最美藏房”目标,抓实涉村公共用房打捆建设工程;(四)围绕“好生活”目标,抓实“六个一批”;(五)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抓实产业发展“抱团取暖”;(六)围绕“四好村”目标,抓实特色亮点村打造;(七)围绕“好习惯”目标,抓实“六洗、三剪、一扫”行动;(八)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抓好已脱贫对象帮扶。苦干实干,扎实加快推进2017年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学院团委书记、调研组组长李春成指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学院团委承接此处活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脱贫攻坚中,贡献水利青年的青春力量!这两天会在德格根据文件要求,走访各村户,对其“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个一”等情况进行具体调研。
       各驻村干部分别对其所在村进行了介绍,每一名驻村干部都深入贫困户走访,针对各村所具有的优势优点打造出各村的亮点。各村的主要经济都大致来源于种植土豆、挖虫草、养殖牦牛等产值收入。为进一步发展各村经济,早日实现群众脱贫摘帽,各驻村干部对具体帮扶措施分别做出了详细的规划与安排:一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二是成立大棚蔬菜种植与牦牛产业合作社,发展产业经济;三是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更好地因材施教;四是对土地种植修筑混凝土围栏,防止野猪破坏农作物。在帮扶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如:一、因山势陡峭、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利;二、耕地利用率低以及水资源匮乏无法实现土地灌溉;三、受文化程度与宗教信仰的影响,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四、语言障碍,交流不顺畅;五、因当地生活条件较差,工资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各位同学也踊跃的向驻村干部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了细心的回答。
        最后,驻村干部向大家分享了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张世凌同志担任康公村第一书记期间,走访该村时发现有位九十岁高龄的巴拥老人没有安身之所,成日与牛羊一起生活在牲口棚中,书记向老人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得知老人一人孤苦伶仃,无子女照顾赡养就当即联系组织洞庄村第一书记梁纬、血呷村驻村干部汪晓龙、龚垭乡党委书记等人为巴拥老人修建房屋。他们身为外行人从整平场地开始到打基础、运沙石、搭框架,最终完成房屋修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家不畏艰辛,克服种种困难,让巴拥老人得以拥有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巴拥老人在住进房屋的那一刻激动的无法言语,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那感激的眼神与老人快乐的笑容就是对他们付出最好的回报。第一书记张世凌同志虽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确做着不平凡的事,不仅以自身的奉献为村民排忧解难、带领村民脱贫摘帽,更躬身实践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一伟大的誓言。听完分享后,大家不由自主的响起阵阵掌声,为张书记的善举点赞。
       此次调研座谈会,让同学们受到了教育,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无数故事让我们震撼,下一步将深入贫困户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向学院党政交出合格的答卷。




























           (责任编辑:团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