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首页 >> 学院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防范与消患结合,理论和实践并重 成都利民消防宣传中心来我校 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日期:2021-11-02   作者:安全保卫处   关注:

今年11月9日是全国第30个消防安全宣传日,是冬季用电高峰的开始,是进入天干物燥的时节,也是传统火灾不绝、电气火灾频发的时期。为保护全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普及新出台《中华人民安全生产法》精神,贯彻消防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平安校园,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我校安保处邀请成都市利民消防安全宣传中心吴明达教官于2021年10月29日中午13点,来我校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作消防安全宣传讲座,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并在讲座结束后再次邀请吴教官对在场教职工教授指导校内灭火器的使用。副校长张智勇、各学院领导、学生管理干事、安全员和今年新进老师参加本次讲座培训和消防演练。

本次讲座以张院长的欢迎致辞和利民消防安全宣传中心的宣传视频开始,在讲述真实火灾事件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在场老师们的情绪和思考。开场视频结束后,吴警官还为老师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在气管误堵时使用的气道梗堵急救法。

随后,吴教官向大家列举了火灾时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致命的因素——烟雾。烟雾窒息、烟雾呛晕、烟雾有毒、烟雾遮挡视线,在高楼火灾中尤为常见,尤其存在楼下起火楼上滚烟的现象。而大众熟知的湿手帕捂住口鼻防烟法,实际上已经过时且危险,普通人在火场中用湿手帕捂住口鼻甚至不能坚持60秒,相反,最正确的办法就是佩戴防毒面罩穿过火场。这是火灾自救时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自救误区是“想当然自救”。在未发生火灾时,我们往往想象发生火灾后,打开门,走平时的过道和楼道逃到野外。实际上,当火情极其严重时,隔门的温度在200°C以上,门把手也烫到无法直接接触,穿行火场更要遭受600°C-1200°C以上高温火焰的炙烤灼烧;楼道也遍布呛人的黑烟,没有防护时无法看清,也无法通行。

第三个自救误区是“跳楼”。如今人们居住的住宅越来越高,但人们的消防意识依旧没有大的提高。发生火灾被困房间,面临窒息束手无策时,人们会选择极端的逃生方式——“跳楼”。遗憾的是跳楼逃生,往往会付出惨痛代价,轻则骨折,中则截瘫。消防队到达救援现场的时间理论上在5分钟以内,多坚持一秒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跳楼,永远是无路可选时最后的逃生方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如何扑灭火灾,如何绕开误区,如何自救逃生呢

一是消除隐患为主。要留意家中的电器隐患,如长期通电的插板、发热的手机充电器和WIFI等,出门时要做到人走断电。

二是预防为主。家中和车里要常备灭火设备,例如灭火毯、灭火器、防毒面罩、独立烟感报警器等。灭火器、灭火毯、防毒面罩等要放到随手可拿的地方。防毒面罩等要做到家中人手一套,不要在火灾时做“单选题”和“多选少”。在发生小型火灾时遵循“早发现早扑灭”原则,不要跑,直接用家里的灭火器、灭火毯扑灭火患。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儿时,也要对他们讲解家里灭火点、灭火器材的使用,这样发生火灾时他们才能从容面对。

三是消防通道。建筑专门设立和设计消防通道,在建成后也不要堵塞和锁住,尤其是上班时间和夜间,不要被车辆杂物等堵塞;个人也要留意消防通道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无法控制的火灾时,走消防通道而不是常规通道逃生。

四是穿越火场。在必须穿越火场时,尽量披着打湿的双层灭火毯,套紧防毒面具,不要留恋贵重物品,从消防通道快速逃生。

随后,吴教官在明德楼C区广场为在场教职工们演示如何操作灭火器,包括检查压力表、拔插销、手持喷管对准火焰根部等程序。在初冬暖阳中,张院长、各系部的领导、学生干事、安全员,以及新进教师轮流操作校内常见的干粉灭火器,对试验火堆进行扑灭练习,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流程。使用过灭火器的老师们无疑对怎样灭火有了更贴切的心得体会。演练结束后,学校安保人员对试验火堆进行处理。

本次消防安全讲座结合实际消防演练,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双管齐下,提高了参加讲座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锻炼了老师们面对火情时的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将这些理论知识、心理素质、处理经验、应对技巧等进一步辐射到学院其他老师和全体同学身上,为11月我校“消防安全月”宣传系列计划的开展竖立了良好的开端,为全校师生普及消防理论知识、加强心理素质、增加处理经验和提高应对技巧等方面夯实了基础,也为实现师生懂消防、学校无火患、家庭有防范、社会少灾难的美好画卷描绘上精彩的一笔。

(供稿:卜睿涵 蒋婷婷   审核:周绍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