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感受传统节日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校团委和电力工程学院于6月5日共同开展了“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登高,顺阳在上,端午习俗,丰富多彩,其内含人文之精神之宝贵,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活动一:包粽子
在翠绿的粽叶之间,藏着历史长河的印记。包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端午到,粽子香,片片粽叶包裹的不仅是佳节的仪式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粽”是平安健康,“粽”是安康开心。包裹着糯米的身体,在沸水中舞蹈,最终成为一种口感独特的美食。同学们通过亲手包制这一过程,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情愫层层叠进那绿色的外衣之中。而这份味道,如同时光机一般,穿越千年的时空,抵达我们的味蕾。每当我们品尝这美味的粽子时,总会想起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同时,粽子也寓意着团结和包容,正如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样,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粽子制作结束后大家拍照留念

活动二:制作艾草束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邪气和瘟疫在这时候特别活跃。而艾草,作为一种神奇的植物,自古就被视为驱邪避疫的良药。艾草的叶片含有挥发性的芳香,这种气味不仅可以驱赶蚊虫,优化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神醒脑,驱除邪气,带来好运。
端午艾,被称为“草中神仙”。因其纯阳之性可管阳间一切湿寒报病,可管阴间阴鬼邪,所以端午民间有插艾驱邪的民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将艾草挂在门前或窗户上,寓意着驱邪避祟,祈求平安。艾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艾草束制作活动

活动三:编五彩绳
五色线,彩丝绕,编一缕长命绳,以祈吉祥安康。编五彩绳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五彩绳不仅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和饰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寓意着辟邪、祛病、强身等功效。五彩绳还寓意着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同时,五彩绳也是一种友谊的象征,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爱。

活动四:粽情投壶
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源于“六艺”中的射礼,是我国古代一项兼具礼仪教化与休闲娱乐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在中国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体验,是一种能够让人体验到古人智慧和技艺的活动。投壶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越来越好,同时也是一种排除万难,努力追求目标的象征。通过投壶,我们能够更加贴近传统文化,并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活动五:制作艾草香包
听风入夏,蒲艾悠香;一叶香草,一岁端阳。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起到驱虫的作用。《千金要方》载:佩戴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在民间,艾草制作成香囊随身携带,能帮助提神醒脑,而在传统习俗中,中国人佩艾香于身,不仅是安养之道,也承载着礼与情,代表招百福,有驱邪,辟秽,求吉祥的蕴意。



当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粽子的余温还留在唇齿之间,这一天的热闹渐渐归于平静。但那份文化的厚重,民族的精神,生活的热爱,早已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田。人生变化多“端”,也不过“午”味杂陈。端午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勿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能找到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情感共鸣。
(供稿:张盈盈 审稿: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