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召开之际,为了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运行,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合作,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水文化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利用校内国家级水文化科普基地、校史馆、党史文化墙、水文化长廊、工匠文化长廊、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的“李冰治水精神”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项目为团委2024年311名入团积极分子开展了一场实践教学活动。
“李冰治水”VR虚拟仿真项目通过5G+、VR、AR等数字化手段“重现”李冰治水壮魄史诗,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地将李冰“治蜀第一奇功,福泽千秋万代”的精神传达人心。水校学子们在梁丹老师的指导下,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感受到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困难与智慧,作为新时代水利人,应该努力学习现代水利技术,为水利事业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深入学习党史校史,增进爱党爱国爱校之情,武锐霞老师带领入团积极分子参观了校史馆和党史文化墙。校史馆是我校发展、文脉传承、精神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的结晶,馆中陈列着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展示了学校建校以来的主要成就。同学们认真聆听武老师的讲解、驻足观看实物展品,感受水院“禹脉传承,厚德励志”校训的深刻含义。


水载历史,传承不息。水利学予以自己的行动学习和传承一代代水利人的精神,水院教师更是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在教学中孜孜不倦。周中华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黑龙滩精神。黑龙滩水库是上世纪70年代,由水校教师和学生帮助勘测设计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库。1970年,原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32名老师与数十万仁寿人肩挑背扛、艰苦奋斗,帮助建设黑龙滩水库及灌溉系统,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举。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同学们了解到我们水利人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看到了今天的黑龙滩水库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


为传承工匠精神,通过水利科普育人,张红霞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水利工程学院科普实践基地开展治水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治水思想,树立绿色的治水理念。同学们在基地认真观看了溪洛渡水利枢纽、武都水利枢纽、紫坪铺水利枢纽、洋潭滚水坝,听取老师讲解水利工程相关知识。同学们听到紫坪铺水坝是我校刘建明校长亲自主持并领导设计的水利工程,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老师们殷切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骨干和先锋,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供稿:周中华 审核:张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