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5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团队以学校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为契机,围绕“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主题,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全方位为全校师生展示了一场精彩的数字“云端”思政课。

“云端”为载体 感悟精神助成长
本次“思政虚拟仿真”展示活动以“红色+水利”的主线,主要通过《李冰治水——凿开玉垒山》、《李冰治水——杩槎》、《中共一大》、《红军长征在四川系列》四个主题,旨在使学生通过“云端”,实现时空对话,沉浸体验历史长河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体会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感悟革命先辈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成为对党忠诚、技艺精湛的新时代水利人。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参加,头戴虚拟仿真眼镜,手持操作手柄,徜徉在“云端”思政课程里,感官刺激与情感共鸣中,完成了对使命担当的认知内化,读懂了何谓“强国有我”的薪火相传。“今天,我在数字长河触摸到了‘忠诚’的气度,‘匠人’的温度。”尧文浩同学说道。
“云端”为桥梁 文化交流促情谊

本次展示活动,也是以“云端”为桥梁的文化交流盛宴,来自泰国、巴基斯坦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4名在校留学生也参与其中。他们通过云端操作以及教师的现场交流,了解了“开凿玉垒山”、“捆扎杩槎”等多项古法治水技艺,深度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与智慧,在文化交流中加深中外师生之间的友好情谊。
“云端”为平台 深入建设育新人

“思政虚拟仿真”展示活动,以学校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平台,既是对思政“云端”课堂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大思政”课的延伸,走出了理论课堂,以数字云端为平台,将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团队将继续推进思政虚拟仿真课程建设,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助力培养更多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次展示活动,思政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团队教师参与了此次虚拟仿真教学展示和现场指导工作,马克思主义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现场志愿服务工作。
(供稿:梁丹 审核:吴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