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 VI系统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我校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延边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

日期:2025-08-16   作者:梁丹   关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将红色革命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2025年7月19日—27日,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于建华带队,携30名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边大学)开展2025年暑期实践研修。

理论学习:汲取智慧,筑牢思想根基

延边地区,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是东北抗联战斗的主要区域,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既有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也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典范事迹。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刚教授率先作《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赵教授全面且深入地介绍了延边地区作为朝鲜族最大聚居区的发展概况与历史沿革。教师们围绕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了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延边州委党校王顺奎教授带来的《可歌可泣的诗篇——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讲座,如同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教师们眼前徐徐展开。从东北党组织的沿革、东北抗联建制的变迁,到创立东满特委的艰辛历程、抗联二军南征北战的英勇事迹,再到东北抗联的历史功绩与鲜明特点,王教授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事例,让教师们深刻领悟了东北抗联所蕴含的伟大精神。讲座结束后,全体教师对先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焕庆以《MBA案例教学与思政案例的凝练》为主题,结合MBA案例教学模式,详细剖析了思政案例教学的难点、结合方式及运用方法,为老师们如何选取、凝练和运用思政案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践教学:实地探寻,传承红色基因

理论学习之后,教师们先后前往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光东村、州博物馆、珲春防川等地,开展“缅怀英雄先烈,厚植爱国情怀”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教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走抗联路时,崎岖的山路、简陋的营地,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了抗联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深刻体会到他们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在州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图片资料,生动展现了延边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各民族的奋斗精神。而在珲春防川,教师们远眺祖国边境,深刻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走访、重走抗联路、聆听场馆讲解等方式,教师们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延边地区红色精神洗礼,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他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延边地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结部署:规划未来,凝聚奋进力量

研修后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修总结暨“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会上,教师们各抒己见,纷纷表示此次延吉之行是一次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的宝贵历程。延边这片热土以其独特的历史积淀与民族风情,为教师们的理论学习、实地体察和思政内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学校党委副书记于建华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即将迈入“十五五”规划建设年,职教本科是学校“十五五”规划核心任务。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要以“十五五”规划为战略引领,立足职教本科定位,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上好一堂思政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二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三是强化科研科技赋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于建华还鼓励教师们将此次延吉研修中汲取的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动能,把所学、所感、所想进行系统整理,并巧妙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校的发展和职教本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卓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十五五”规划提出要求。

此次暑期实践研修活动,不仅让思政课教师们在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更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教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思政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供稿:梁丹 审核:吴映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