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中华水文化专家、我校教授谢祥林,应邀到邛崃市为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干部职工讲水文化。这是该中心开设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课程,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近50人。
本次讲座是从都江堰水利工程说起的。谢祥林教授现场分享了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推进的关于都江堰传说与治水人物的研究项目。他在讲座中指出,古老的都江堰文化积淀深厚,但是有文献记载的资料,加上考古的发现,这部分可知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是相当有限的。历史的风云变幻,留下点东西要靠许多机缘巧合,所以弥足珍贵。谢祥林教授进一步指出,水利人学习水文化、传承发展水文化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有自身的需要,因为每个水利人自我职业身份的确认,这是最基本的。水利牵涉国本,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基础也最为根本的生产力。她需要方向引导、需要凝聚人心、需要秩序规范,传承发展水文化的意义就在这里。
讲座的重点,随即转移到四川涉水古诗的赏析上来。这个也是谢祥林教授近年的学术研究重点。在分享中,他由今日成都杜甫草堂的一副对联讲起。“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这幅对联把唐代杜甫与晚清顾复初联系在了一起。在讲座中,谢祥林教授根据“知人论诗”的原则,聚焦两位诗人写在都江堰灌区的诗作进行了解读。重点讲杜甫的《石犀行》,讲顾复初的《离堆谒伏龙观》,讲蕴含在诗中的家国情怀,讲其中的水文化内涵以及水利人的担当与使命。讲座指出,杜甫《石犀行》无疑是涉水诗歌的经典之作,作者是在以治水之道说治国之道,强调依靠众人之力挽救深陷“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顾复初《离堆谒伏龙观》的可贵在于:用诗的方式讲了都江堰工程的山川地貌,讲了工程措施,讲了她的历史传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诗在最后还出现了一个有力的收尾,对都江堰岁修历史中出现的不科学的“浪凿象鼻崖”一事进行了批评。

图:谢祥林馆长讲座现场
(供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