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蜀水大讲堂(17):李云鹏博士主讲灌溉工程遗产

日期:2023-11-10   作者:邓煜嫣   关注:

在全国第三届水文化育人研讨会召开之际,中国水科院李云鹏博士应邀担任第十七期蜀水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与我校师生及全国观众分享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该活动于11月9日晚在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线下观众100余人,与此同时首次面向全国公众进行了线上直播。担任本期讲堂活动的主持人,是图书馆学生馆长钟佳欣。

本期讲堂,属于全国第三届水文化育人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一,是水文化学术专场活动。讲堂活动从晚上18点30分开始。李云鹏博士着重从中国灌溉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特征、灌溉工程遗产研究的实践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灌区”建设等四个方面,向观众分享了中国水科院水文化与水利史研究所最近十年有关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与时俱进,处在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体现了目前国内研究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最高水准。

李云鹏博士的讲解,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个案分享上,一共分享了诸暨桔槔井灌工程、浙江丽水通济堰、江西抚州千金陂、广西灵渠、浦江“水仓”群等五个案例。其中,前四个工程已经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最后一个浦江“水仓”群正在申报过程中。据介绍,中国是灌溉文明古国,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上,共有34个中国工程。四川一共有3个,分别是乐山东风堰、成都都江堰、眉山通济堰。这些古老的灌溉工程,水文化积淀深厚,水利遗产丰富独特,各有各的魅力,凝聚了古人的心血与智慧,凝聚了古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践。李云鹏博士的讲解,图文并茂,各种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田野考察和现场踏勘,展现了新时代水利学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让线上线下观众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敬业和专业,感受到了他们的担当和深厚的学养。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表现极为踊跃,专业好奇心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学们的感受是,中国传统水利相当于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有魅力,非常有震撼力。这是课堂上难以见到的、学到的。这些工程很传统,但是知识却很前沿,毕竟是最新研究、考察、归纳出来的。

当晚的讲座,是面向全国同步直播的。线上的观众,绝大多数是水利行业的管理者、水利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他们对这一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更感兴趣。

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为本场讲座的线上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1 李云鹏老师现场讲座

2 李云鹏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奖

v

3 李云鹏老师与讲座志愿者合影留念

(供稿:邓煜嫣 审稿:谢祥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