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古诗是中国水文化最合法的传承者与保守者。”这是在第20期“蜀水讲堂”上,由中华水文化专家谢祥林教授抛出来的新颖论断。本期蜀水大讲堂,于3月6日下午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期讲座由学生馆长钟佳欣同学担任主持人。
本次讲座的题目为“最是温柔敦厚的水古诗”。谢祥林教授从《论语》中提到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引出讲座话题,侧重从书写都江堰灌区的涉水古诗、高度组织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语言、传承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筹进行了讲解。讲座中采用史诗互证的方式,分享了近些年他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重点讲了杜甫、顾复初写都江堰灌区枢纽工程、中心城市成都与郫繁灌区的一些涉水古诗。在讲座中,谢祥林教授指出,诗圣杜甫写在成都的涉水古诗十分耐读,比如《石犀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江涨.江涨才门外》《江涨.江发蛮夷涨》等,皆不是目前大众所认为的普通的写景状物诗或者闲适诗,而是记事诗。杜甫通过建立独特的意象世界,写发生在当时的各种历史事件,如嗣岐王珍叛乱、段子璋叛乱、唐王朝西山反攻吐蕃等事件。谢祥林教授说“杜甫被后世誉为‘诗史’,不是浪得虚名的。”他在讲座还说到,他还就大家熟知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做了新解,这篇名作也是涉水古诗。论文去年就在学术会上做了分享,今年即可发表。
谢祥林教授还重点分析了顾复初写都江堰的大作《离堆谒伏龙观》以及写沱江水的一首绝句。两首诗承载的水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比如写沱江水的那首绝句,“湔江流水鸣溅溅,中有哭声如杜鹃。两卷荒书读不得,那堪重回费家阡。”四句话贯通古今,写有三件痛史在其中,一是古蜀鳖灵与望帝的改朝换代,一是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三是太平天国的社会动荡,细致分析,家国情怀的东西就出来了,爱好和平的情感就出来了。谢祥林教授还指出,顾复初其实是很自负的,才情也非同小可。杜甫草堂现在还留有他一副精妙的对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这副对联就表达了他的自负,表达了他对诗圣杜甫的特殊感情:有尊敬,也有不服气。
本次讲座按照即有流程,还设有精彩的互动环节。一是听众提问,二是线上答题。现场听众表现积极。学生图管委的张耀、张蕊千、崔周超、廖睿、罗戢蓉、邓煜嫣、胡怡璐等承担了讲座会务志愿服务。另据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谢祥林,现是中华水文化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第七届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水利风景区专家库成员,近年来发表水利史与水文化研究论文20余篇。

图1 谢祥林教授讲解水古诗

图2 同学提出问题

图3 合影留念

图4 宣传海报
(供稿:胡怡璐 审稿:谢祥林 摄影: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