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王晓沛主讲四川75年水利建设成就

日期:2024-03-14   作者:叶清   关注:

王晓沛老师如数家珍,整个讲座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听众们由衷发出的感叹。313晚,21期蜀水大讲堂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242名学生到场聆听讲座的题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水利的建设成就讲座的主持人是李东雨同学。本期大讲堂是图书馆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出的首个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本期大讲堂主讲嘉宾王晓沛先生,现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对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的水利建设情况了如指掌。在讲座中,王晓沛老师拿出一组精彩的数据:1949年前,四川省(包括现重庆市)没有一座水库,全省水利工程的有效灌面只有800万亩,其中都江堰的灌面为280万亩,超过了三分之一;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全省(不包括重庆市)建成的水利工程 1316652 处(其中全口径水库 8173 座,水利水库 7710 座),灌溉面积已超过5091万亩,其中都江堰灌区灌面已经突破1133万亩。两千多年的积累与现在70多年的努力,两相比照,让人叹为观止。四川现代水利的大发展,恰是经济与社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王晓沛老师将75多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一一讲述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水利工程。最先的行动就是从贺龙带队抢修都江堰工程开始的。在王晓沛老师的梳理下,观众一一搞清楚了人民渠、东风渠、玉溪河、升钟水库、鲁班水库、黑龙滩水库等知名水利工程的由来,还有工程工期、工程特点、灌溉面积等情况。王晓沛老师讲解这些工程,如数家珍,对历史的动人细节了如指掌。他在讲座中谈这些水利工程时,特别指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建国以来水利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与学校直接相关:一是紫坪铺水利工程,总设计师现为学校的校长刘建明;二是黑龙滩水库,库区的测量,大坝的设计以及灌区水渠与渡槽的设计,都是当年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完成的。

讲座讲到当下最重要的引大济岷工程,王晓沛老师指出该工程又是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从大渡河引水,向成都平原供水”,由此“构建以都江堰和引大济岷工程为主要水源的水资源配置保障格局”,该工程“设计水平年2035年引水量15.39亿m³、2050年引水量18.09亿m³”,其供水区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8市43个县(市、区)”。

讲座讲到这个份上,大家的兴致正高,王晓沛老师却来了个大转弯,他用详实的数据告诉大家,虽然四川的水利有如此骄人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事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目前的成都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主城区人均水资源仅有665.4立方米。“创建节水型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要务,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请大家务必要珍惜每一滴水。”

本期大讲堂由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重点基地主办,校图书馆承办,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办。图书馆学管委张耀、郑翔、陈镜、张文斌叶清、崔周超等承担讲堂志愿服务本期讲座到场嘉宾还有三个群体:一是外校教师7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宝平、姚小林,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浚枫、邓科,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田少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肖强智、郭亮),二是社会听众2人,三是我校教师5人(谢祥林刘奕、张雄、何宗亮、张妤)




1 王晓沛先生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水利的建设成就

2 来访老师与主讲嘉宾交流

3 合影留念

4 宣传海报

(供稿:叶清 审稿:谢祥林 摄影:张文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