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 VI系统

蜀水讲堂•百家争鸣(44):李冰与汤绍恩的比较研究

日期:2025-03-26   作者:   关注:

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都是促进全社会爱水敬水护水,提高节水意识,传播水利史与水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机。2025年3月26日晚6点30分,第44期“蜀水讲堂”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如期开讲,该活动也是我校“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主题活动的一大精彩看点。主讲嘉宾为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原四川省方志办副巡视员汪毅老师,主讲的题目为《李冰与汤绍恩的比较研究》。有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这场讲座,其中包括昌都职业学校来我校研学的30余名同学。

李冰与汤绍恩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水利专家,他们的治水成就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冰是众所皆知的治水先贤,汤绍恩却少为人知。所以,为了进行比较,汪毅老师先为我们细致讲解了汤绍恩的人物档案,明代四川人,生于南京,长于安岳,建功于绍兴,有“浙江李冰”之美誉。紧接着再围绕人物格局、水利工程创建、主要功绩、后世纪念等问题一一进行对比讲述。通过对比分析,非常清晰地揭示了两位水利专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治水理念和实践,以及他们对中国水利事业的确切贡献。

在对人物与工程成就进行比较时,汪毅老师指出:李冰与汤绍恩,在中国古代治水人物中有很多特别之处值得关注。比如两人名字带水,李冰带有两点水,汤绍恩带有三点水,很是巧合。两人都和蜀文化有关联,李冰入蜀建立水功,汤绍恩出蜀在浙江建立水功,都是蜀文化中佼佼者。两人所建立的水功,均工程浩大,堪称奇迹,李冰的都江堰有“川西第一奇功”之誉,汤绍恩的三江闸是“中国唯一以星宿名称命名的大型挡潮排水闸”。两个工程都包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其中;两个工程均能代表各自时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设计高超,科学意义凸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见证了水利技术的发展。随后,汪毅老师在比较两人的主要功绩及影响时指出,李冰与汤绍恩的治水不仅有功于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人同为循吏,李冰入蜀治水,创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天府之国恩人”;汤绍恩出蜀治水,创建了著名的闸塘工程三江闸,被誉为“绍兴恩公”。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水利人物治水形态不同,方法各施其招,但“为民治水兴水”却是一个不变的重要担当。同为循吏治水兴水的李冰与汤绍恩,彼此之间具有若干共性。对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循吏治水兴水的特殊意义,拓宽对古代水利人物的思考,为现实服务。

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了李冰与汤绍恩的治水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而且认识到了古代水利工程在现代水利事业中的重要价值。昌都职业学校来我校游学的同学,次日将前往都江堰校区参观考察都江堰枢纽工程。他们听完讲座的感受更为强烈,对现场考察学习更为憧憬。汪毅老师的讲座中,不仅穿插有李冰塑像图片,还有都江堰鱼嘴工程、外江闸工程的图片展示。其中,最为珍贵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当时的鱼嘴卧在江心,条石围成的形状历历在目;真正用竹索搭建的桥就飘在空中,弱不禁风似的,范成大曾写诗描述过这种情景“薄薄难承雨,翻翻不受风”。

本期蜀水讲堂由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图书馆和团委承办,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图管会)协办。

1  活动现场

2  儒雅的汪毅老师

图3  昌都职业学校的同学、志愿队队员与专家老师合影留念

供稿:胡伟成 编辑:谢雨辛 摄影:陈昊 审核:谢祥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