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全程脱稿讲李冰,“蜀水讲堂”再现重量级主讲嘉宾

日期:2023-04-12   作者:谢祥林   关注:

一场名为“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从李冰在历史上的成名过程谈中华民族价值观”的专题讲座,于4月12日走进“蜀水讲堂”(第10期),走进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走进师生。主讲嘉宾谢羽来自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本次讲座由两家单位共同举办,聆听讲座的师生多达200余人。

“岁月无情,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民心似碑,功德长留天地青史间”,谢羽先生以一副对联引入讲座主题,从著名的治水英雄李冰在历史上的成名过程,展开分析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讲座根据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梳理了李冰的成名过程:司马迁作《史记.河渠书》云,“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功劳大,但主持者“有名无姓”;西汉扬雄作《蜀王本纪》,李冰才有名有姓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除了交代做“石犀五枚”外,其他“水功被省”;东汉班固作《汉书.沟洫志》,与《史记》基本相同,最大贡献“名姓俱全”;东汉建宁元年出现镇水之物三神石人(1974年3月出土),石刻上有铭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印证《史记》以来的文献记载,实有其人,“名姓无误”。到了东晋常璩作《华阳国志•蜀志》,又大大丰富了李冰的治水功绩。这个时候的李冰,可谓“名满天下”。此后,便是封王封神的过程,使之成为四川万民景仰、享受祭祀的祖先神灵,成为都江堰象征,成为水利人、水利行业的象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河神和特定的文化符号。

谢羽先生由此指出:“一个治水官员由模糊到清晰、由寂寂无名到名满天下、由人到神的过程。实际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民族价值观:那些爱民如子、教化百姓、清正廉洁、建功立业的官员和仁人志士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照耀千秋、闻风百世。”

讲座由此申发开来,围绕着“相信人民大众”与“相信历史”两个主题,谈孔子、屈原、苏武、诸葛亮、马臻、韩愈、范仲淹、苏轼、岳飞、文天祥、袁崇焕、林则徐等历代先贤的功劳与贡献。谢羽先生强调,他们当中有些人“当时受到打压甚至被冤死,但人民大众会记住他们。”“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人物的最终评价者。”“时间是最公正的。历史是一条长河,也是一个过滤器,最终留下值得记忆的人和事。”

在讲座最后阶段,谢羽先生结合讲座的对象,强调要“相信水利”。他在讲座中指出:水利事关吃饭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与安邦定国、政权兴衰息息相关”;水利是“社会安定、人民康乐、国家强大的根本基础”;水利还是“与人民大众密切关联,得到人民大众高度认可的事业”。他在讲座中还举了一些历史反面人物,正反相对,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借此衷心勉励讲座现场的学生,要守住不卖国、不出卖良心的底线。要发扬李冰精神,要有家国情怀,“争取做一个对人民有贡献,对人民有益的人。”

整个讲座,信息量大,谢羽先生全程脱稿,各种历史掌故,对联诗文,乱熟于心。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有听众先前评价谢羽先生“不止笔下生花,还能口吐莲花”,此言果然不虚。据介绍,谢羽先生此前曾获得过四川水利水电工会主办的“阅读悦行”读书心得一等奖、特等奖。现任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水文化处处长。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卓、图书馆馆长谢祥林、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仲驰、图书馆副馆长王圣戎等,与学生们一起全程参加了这场讲座。

图1 谢羽先生同参与老师合影

图2 谢先生精彩讲座现场

图3 学生与主讲嘉宾热烈交流

(供稿:张妤 审核:谢详林)

关闭